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心血管科 > 冠状动脉病 > 心肌梗塞 > 常识
编号:11502781
无痛性心肌梗塞更危险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7年11月1日 《当代健康报》 2007.11.01
     上海市浦南医院副主任医师 袁秉煃

    冠心病人一旦发生心肌梗塞时,胸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,疼痛程度往往很重,需注射杜冷丁或吗啡才能暂时止痛。然而,有的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,而是一开始先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;另有个别病人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症状,以后在偶然做心电图检查时,发现异常Q波,才得知过去曾发生过心肌梗塞。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“无痛性心肌梗塞”。发生心肌梗塞而无胸痛者并不少见,这类人多是年龄较大的老人和糖尿病患者。无胸痛的原因何在呢?

    老年人由于痛觉反应迟钝,对疼痛的感觉阈较高;也跟侧支循环较好和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是逐渐发生的有关。据北京医院报告,507例心肌梗塞中,65岁以上的人40.9%毫无疼痛症状。

    重度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较重的神经病变,心肌的植物神经受损,脊柱旁交感神经节也可有病变,使痛觉传入冲动被阻滞,所以造成“无痛”。综合国内学者报道,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时,无痛者占30~35.5%。

    此外,美国科学家对吸烟与心肌梗塞“无痛”作了研究。不久前,他们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,烟雾中的尼古丁会影响神经系统而使实验动物的疼痛感知能力降低。随后,进一步对长期吸烟的人与不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,方法是将探头放在受试者的前臂并逐渐升温,发现几乎所有吸烟者在吸一支烟后能耐受的最高温度(痛阈)均高于吸烟前,而不吸烟者痛阈无变化。研究表明,吸烟是发生“无症状心肌缺血”的原因之一,并与心肌梗塞“无痛”有一定关联。故冠心病人理所当然地必须戒烟。

    所谓“无痛性心肌梗塞”,虽然不一定有胸痛,但往往有以下表现:突然上腹痛甚至表现为腰痛、牙痛,反复呕吐,精神虚弱萎靡,血压下降,脉搏微弱,面色苍白,出冷汗,口唇青紫;如并发急性左心衰竭,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,不能平卧,咳大量泡沫状痰等肺水肿症状;个别人可呈现卒中症状,表现为半身麻木、意识不清等症状。发生于老年人的无痛性心肌梗塞并发症较多见,且严重,据资料,并发心律失常者可达65%,休克达17.6~60.0%,心力衰竭达25.6~53.3%,另外,并发室壁瘤、心肌破裂、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腱索断裂者也较多见。

    高龄老人和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较差,一旦发生心肌梗塞时,病情较严重,且由于无胸痛,往往会使家中人判断错误,不能及时抢救,并延误送医院急救的时间,故无痛性心肌梗塞总的预后较有胸痛症状者要差。

    凡是高龄老人和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上述表现,家人应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,须立即给患者使用常备的急救药品,并打“120”电话求援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